人才培养

学位授权点评估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学位授权点评估 -> 正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04-15

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

2022310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鲁东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0年9月获批,2011年9月面向国内外正式招生。迄今为止共招收11届学生,其中,中国学生237人,外国学生67人,毕业8届学生,主要就职于高校、中小学、政府机关等部门,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下定位特色:

1.素质标准和而不同,体现分层性。对中国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做明确要求,对外国学生侧重其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态度,体现出差异性。中外学生培养均重视道德修养和职业伦理,体现共同性。

2.能力要求明确,体现一致性。要求中外学生均“具备熟练运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中华文化传播力和汉语教学能力双突出”,标准一致。

(二)学科专业简介

该专业学位点前期基础良好,所依托的学科基础雄厚:

1.学位点建设具有良好的前期基础

(1)具有良好的来华留学教育基础。鲁东大学是1989年全国首批200所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高校之一,也是山东省较早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院校,长期以来承担外国留学生长短期汉语研修生、汉语言专业(外国留学生)专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留学生)本科生培养及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累计培养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15000余人次。2019年外国留学生教育首轮顺利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2)学校国际交流频繁,层次多样,为学位点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学校与美、英、法、德、韩、日、泰、俄罗斯等国家的8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分别开展教师交流、学术交流、学生交流、学生实践等项目。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和汉语言本科专业中的语言教育方向为专业学科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汉语言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是全国唯一一个汉语言专业国家一流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年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

2.学位点所依托的学科基础雄厚

(1)1999年招生的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设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 2006年招生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设有“汉外对比与对外汉语”方向。汉语言文字学为山东省“十五”、“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9年,汉语言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2020年,汉语言文学获批国家一流专业。

(2)学科拥有9个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国家语委(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东省汉语国际推广研究基地、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院、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语言与文学艺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反观研究基地、国家级数字化语言文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这些教学研究平台均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平台。

二、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基本条件

(一)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服务于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周边国家的社会需求,对内培养能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对外培养通晓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国情、对中国友好,内外均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伦理、扎实的语言学知识和中国文化基础,熟练的运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中华文化传播力和汉语教学能力双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汉语教师和国外本土汉语教师。

(二)学位标准

本专业制订了与学校办学定位、特色相一致的学位授予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1)学制3-5年;(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满的总学分数不少于 44 学分。其中必修课 26 学分,专业选修 8 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 2 学分,专业实践 6 学分,课程成绩不低于70分;(3)研究生在申请毕业论文答辩前须首位公开发表本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1篇(3000 字以上),或创新创业三大赛奖项(省赛金奖前四位、银奖前三位、铜奖前两位),或撰写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教学设计(案例、报告、教学设计均需获得相关培训机构或高校采用证明,案例入选国家专业学位案例库亦可),或出版专著、教材前三位,或取得全国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大区赛及以上奖项。(4)学位论文通过开题、中期筛选、预答辩和答辩环节。

(三)培养特色

学位点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凝炼培养特色,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融通性。

1.应用性。培养中创新机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凸显应用性。(1)增强课程应用性。通过强化“课堂观察与实践”“教学测试与评估”“教学调查与分析”“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等一系列训练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文化传播能力;(2)利用实践平台增强应用性。鼓励学生报考汉办志愿者、申请侨办志愿者,在服务中提升应用性。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国内外建立7个实践基地,学生进入基地实践实习,在实践中培养应用性;3)校内遴选的导师75%以上拥有海外学习、汉语教育经历,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实践基地老师作为校外导师,实现双导师制,从师资队伍上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2.针对性。随着国际中文教育在全球展开,“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国家汉语教师需求量增加,教师短缺现象严重。面对该现状,学位点在需求矛盾较为集中的区域布局,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1)课程体系中,设置“汉外语言对比”“国别与地域文化”“中外文化比较”一系列课程,突出面向俄罗斯、韩、泰、越南等国家的教学特色;(2)在教学和实践中主要面向上述对象国进行针对性培养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满足对象国汉语教师需求的能力;(3)在相关教学、研究中,面向韩国等国家出版系列教材,开发远程汉语教学系统,建设国别化资源库。对于中国学生,主要围绕上述国家培养汉语教师志愿者;对于外国研究生,则重点培养目标国家本土汉语教师。

3.融通性。加强中国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同时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教学对象国文化的理解,形成汉语教师必备的跨文化融通性。加强外国研究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通过中外文化比较教育,培养外国研究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乐教性。在中外研究生培养中,有分有合,体现各自特色,但课程体系和实习实践兼顾两类学生,体现中外学生培养的融通性。

(四)师资队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共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9人,博士19人,行业教师15人,校外导师12名,21人有海外经历。师资队伍职称学历结构优、年龄结构合理。

(五)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2021年度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完成应用型研究成果“国别化汉语中介语动态语料库的建设”,对国际中文教育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在研国家社科项目4项,省部级社科项目4项,横向课题4项,本年度科研经费总额为117万,师均经费3.9万元。《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获批省研究生优质课程。

(六)教学科研支撑

与本学位点相关的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学位点目前拥有韩国水原女子大学、韩国汉语教育院、北京汉友通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语通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泰国汉教家等7个国内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拥有微格教室、教学录播室、学生研讨室、才艺表演室等十余间,场地面积达 1400多平方米。拥有高清录播设备和音、视频剪辑设备,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资料室2个。

(七)奖助体系

构建了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奖学金类别由2013年的6类增加到2021年的9类,能覆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年级100%、二三年级各70%。学业奖学金分为三个等级:一等10000 元,占比 10%;二等5000 元,占比 20%;三等 3000 元,占比 40%。研究生还可以通过助研、助教等方式获得劳务收入。

三、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工作

(一)招生选拔

2021年学位点的报考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达到28人,录取人数10人,录取比例为2.8:1,生源结构较为合理。报录比呈增长趋势。今后将加强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第一志愿录取比例。

学位点为保证生源质量,在学院网站设置专栏进行专业介绍,到省内济南、青岛、威海、曲阜、潍坊等地进行广泛招生宣传,招生复试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招生情况完成良好。

(二)思政教育

本专业深入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利用学院人文底蕴,进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1.建立“双贯通”课程思政体系,全过程育德育才

(1)理论课程与育人元素贯通。开展“植根学科,源自传统,立足地域”课程思政资源挖掘活动,将学科的“中华传统智慧”、鲁东红色文学传统、胶东红色文化资源整理成书,丰富课程思政内涵。实施“课程思政精品课”培育计划,已培育《中华文化与传播》等 2 门,拟继续培育 6 门,形成特色课程群。

(2)实践课程与价值引领贯通。利用《红色鲁东》《胶东红色文化丛书》,定期举办诵读会, 用红色资源育人;举办“世界多元文化节”等活动,以文化实践体现价值塑造;专业实践致力中国语言文化传承创新传播,践行家国情怀。

2.打造三支思政队伍,全员关注学生成长

不断完善管理人员思政教育队伍。建立院领导-支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全链条思政教育体系,在学风建设、志愿服务等环节设立“德育指标”,体现“以德为先”;研究生支部以“党建+”模式把红色融入语言文化传承创新,基层支部建设助力培根育魂。

全面提升导师队伍思政教育能力。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思政学习指导手册》,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等论坛,提高思政育人意识和水平;校院两级评选“最美导师”,以典型激励教师潜心育人。教工党支部在学术报告、科研沙龙、网站建设中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支部书记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学术诚信。

充分凸显先师和学界名师引领作用。学院网站设置“先师的光芒”栏目,著名作家吴伯萧、何其芳,著名词汇学家张志毅,民俗学家山曼等的爱国情怀、担当精神润育学生心灵;聘请学界名师举办讲座,陆俭明“汉语教学与研究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崔希亮“汉语教师的使命与责任”等报告增强了学生服务国家的使命感。

3.丰富国内外社会活动,全方位实践育人

在国内开展“红色筑梦”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赴胶东革命纪念馆等基地学习,奠定“筑梦之基”;开展语言文字、文化传播等社会调研,开启服务社会“筑梦之旅”;组建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服务团队,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专业能力为红色实践插上“筑梦之翼”。

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实践,助力搭建语言文化交流之桥。与法国卢瓦尔、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等孔院合作,开展语言文化实践活动;派出志愿者,培养中华文化传承人;参与培养海外华裔青少年 2000 余人,在实践中培养家国情怀。

(三)课程教学

根据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制定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本学位点开设核心课程5门,具体情况见下表:

核心课程名称

课时

主讲教师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64

胡晓清教授 李连伟副教授

第二语言习得

32

李海英教授 李连伟副教授

中华文化与传播

48

袁向彤副教授 马晓艳讲师

跨文化交际

32

储诚志教授 袁向彤副教授

国内外汉语教学案例

32

金仁淑院长 李艳讲师

学位点2021年组织修订了培养方案,邀请同行专家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论证,根据专业发展趋势、国家及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规格,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力争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同频共振。

加强校内外、国内外合作,共同开设课程,丰富教学资源。与韩国首尔汉语教育研究院、智慧树网、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汉考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设了“国外汉语教育研究、偏误分析、跨文化交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国内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测试与评估”等代表性课程;引进项目制教学,承担汉考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项目,将教学内容、课程评价与HSK命题项目相结合,通过课程学习和参与项目,学生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广泛搜集国内外教学案例,将案例开发建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针对目标国,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撰写案例,丰富案例库内容。

(四)导师指导

导师选聘、培训和考核情况,行业导师选聘、研究生双导师制度,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与执行情况

1.导师选聘、培训和考核情况

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考核遵循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质量、有利于专业建设和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按照学校规定,学位点每三年重新遴选一次导师并公布任职资格,每年根据考核情况公布一次任职导师,获得年度任职资格的老师可以指导本年度研究生。2021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获得任职资格导师18人。

学位点重视导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及专业能力提高,采取专题讲座、名师讲坛和学习研讨等方式对新任职导师进行岗前 ,培训合格才能担任导师。新入职导师第一年全程参与指导活动,见习为主,第二年独立担任导师。

2021年度,本学位点组织导师参加了由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的《中华文化与传播》《国际汉语教学案例》《第二语言习得》三门核心课程的师资培训会,共有6人次参加;2人次参加了汉硕教指委秘书处组织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经验交流会。

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学位点组织导师参加学校举办的“师德专题教育培训”专题学习、学院组织的“以黄大年为榜样,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科研育人体现责任担当”“学党史守初心砥砺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辉煌探索” 等专题讲座。

2.行业导师选聘、研究生双导师制度

为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2013年学校制定了《鲁东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试行办法》,从校外选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一线行业专家担任兼职导师,协调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参与学生毕业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等工作。

3.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与执行情况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所指导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和学术培养负有主要责任。为了落实导师的培养责任,学位点规定每位导师每周至少保证一个工作日与研究生进行专业讨论与交流,检查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并协助解决研究生学习、研究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如实记录研究生培养指导工作。

(五)实践教学

学位点制定《鲁东大学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建立了专业实践制度体系,以此加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规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学生专业实践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顶岗实习,在孔子学院、与我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的国外大学、国外中小学及海外汉语培训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二是在国内各类学校及相关机构进行包括教学实习和涉外文化传播等。教学实习包括听课、备课、正式课堂教学及作业批改等,总实习课时不少于80课时。除教学实习外,研究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发展规划进行涉外文化传播等实践活动,如在跨国公司担任涉外文秘或在文化交流活动中担任翻译工作等。

学位点在2020年新增了1个实践基地,并按照1:1的比例为学生配备实践导师。实践导师从实践基地选拔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具有汉语国际教育海外教学背景或国内从事汉语教育研究的的老师担任,主要负责核实学生的实习目的,落实实习计划,对实践进行全程指导。学位点对实践导师实施动态管理,进行定期考核。

从实践单位评价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良好,对待实习工作积极热心、认真负责,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实习任务。黎氏清竹、孙文婷、尤尹洁、李会真、司喜喜等同学的实践报告内容充实,详细总结了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文化交流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专业实践工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赵雅雯、庄雅璇、张敏等同学在任教学校组织的中化文化技能竞赛等活动中表现突出,分别被授予荣誉证书,范超同学的志愿者实践报告被孔子学院总部网站宣传报道。

(六)学术交流

本学位点重视研究生开拓研究生学生视野,一方面邀请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2021年度,共邀请4位专家线上做学术报告;10人次参加了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详细情况见下表:

序号

报告人

报告名称

会议名称

1

关天颖

《慕课视角下的TCSOL汉字书写偏误教学策略探究》

第十二届中文教学现代化国际研讨会

2

卜晓琳

《本体研究与韩国学习者二语习得情况互动研究》

TeLLT & CoLLT 2021

3

卜晓琳

《韩国学生汉语短时类时间副词深度习得状况研究》

第六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4

张昱

基于语料库的韩国学习者汉语嵌偶词习得研究——以“享”为例

TeLLT & CoLLT 2021

5

张昱

基于语料库的韩国学习者

汉语嵌偶词习得研究——以“享”为例

(第六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6

张美英

汉英季节词意义对比分析

第十二届全国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

7

张美英

中国近二十年来基于ERP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分析

第九届全国认知神经语言学大会

8

冷招妹

《语言景观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学调查》

十八届国际城市语言学会年会

9

陈丽宇

《现代汉语不同时期日源回流词趋势变化研究》

第八届当代语言学理论及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生学术论坛

10

刘清华

《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表达类言语行为动词语用信息考察与研究》

第八届汉语辞书高层论坛

(七)论文质量

1.紧密结合“三教”问题,选题应用性强。论文选题均从实践发现问题,并试图通过理论或应用研究解决问题。论文形式为产品开发、教学实验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管理方案以及其他研究论文,教学实验和教学设计大多形成了针对性解决方案。如陈宇洋《韩国初中本土汉语教材<生活中国语>分析评估》一文构建本土汉语教材评价指标,为韩国本土汉语教材提供了评估框架。

2.重点对接汉教行业,应用价值初显。很多同学的学位论文已转化或即将转化为汉教行业资源。

3.严格按照学校研究生院规章制度开展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和答辩等工作,培养环节完整。本学位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合理,开题报告规范、中期考核材料完整,预答辩、答辩均一次性通过。

研究生学位论文采取机器检测,全部送校外盲审,采取预答辩和答辩相结合,答辩完毕对论文继续修改完善,然后提交。学位论文质量标准高,内部管控严,2021年(2020届刘力畅同的学位论文被抽检)学位论文抽检全部合格。

(八)质量保证

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分流淘汰机制等情况。

本学位点严格执行学校的“学位论文引用比率检测”制度,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学生进行整改后再次检测、直接延期等处理。实习毕业论文双盲审制度,并且采取“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位外审专家对毕业论文的评分在70分以下,需延期至少半年才能再次申请答辩。

实行淘汰分流制度,研究生须通过学分审核、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毕业答辩、学位审核等多个环节,才能拿到学位。

(九)学风建设

本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情况。

本学位点一直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学风建设。按照《鲁东大学学术道德与学术行为规范》《鲁东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狠抓学风建设。通过开设课程、举办专家讲座等加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伦理。开设《科学道德与职业伦理》课程,强调汉语教学与研究中的道德与诚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中,通过汉语教学评估、汉语教师的能力与素养等专题,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伦理的教育;《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课程,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学术不规范现象及其危害。邀请知名专家、行业专家举办讲座,增强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使命感。

(十)管理服务

专职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情况,在学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情况等。

本专业重视研究生管理服务工作,为每个年级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配备班主任1名,研究辅导员1名,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管理;教学管理教师1名,负责学生的选课和日常教学管理;专业负责人1名,负责组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等工作。学院坚持实行“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育人方针,保障实现全方位育人,将研究生权益保护工作贯穿研究生科研、生活全过程,成立研究生权益管理团队,该团队主要由研究生会主席团、生活权益部及各部门联络员共同组成。团队由院党委领导,院研究生会生活权益部具体负责。旨在全心全意为研究生服务,及时反映研究生生活、学习、科研等各方面权益诉求,充分发挥好学校与广大研究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合理有序地表达和维护研究生正当权益,助推研究生成长成才,在校研究生95%以上满意学院的管理服务工作。

(十一)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人才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建立情况,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发布情况,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本学位点人才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的建立,主要依靠校内外多方合力。校内主要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对毕业生进行长期追踪调查,通过毕业生反馈行业前景及风险等信息;校外则建立用人单位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另外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辅助校内校外进行毕业生就业的跟踪反馈,提高反馈过程的效率和反馈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发布,学院领导和研究生班主任定期召开会议对就业进行相关指导与服务,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本学位点一直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反馈,将用人单位作为毕业生质量测量主体,定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从反馈的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本学位点培养的毕业生的满意度为100%,认为该学位点的毕业生在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技能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自我表现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待加强。

四、学位点社会服务贡献情况

本学位点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情况。

本学位点面向“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充分利用学术和实践优势,主动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汉语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一)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周边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依托教育部“东北亚研究院”和山东省“中华传统文化海外传播与反观研究基地”,系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承担“全球汉籍合璧”国家重大文化工程课题,与日本、韩国等十余个国家百余个图书馆合作进行汉籍编目整理。

与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高丽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每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出版“东北亚儒学研究丛书”——《东亚视域中的儒家人文学》,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构建了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多方搭建语言文化之桥,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日益丰富

与韩国圆光大学孔院、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孔院合作开展语言文化交流活动;向海外派出 4位硕士志愿者和1 余位汉语教师,支持当地语言文化教育。

(三)内外合作开发学习资源,助力汉语与文化传播走向“国别化”

与波兰、泰国、越南等国大学合作开发国别化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开展国别研究;与汉友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等共同开发课程、申报教学资源和创新项目,丰富了国别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的资源。

五、本学位点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汉语国际教育具有事业和产业双属性。以学科资源促进汉教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是学位点的使命和责任。本学位点开发系列汉教资源,携手国内外行业企业促进汉教多元发展。

1.携手韩国企业开展汉语远程教育。与韩国博论教育集团合作,共同开发汉语远程教育平台,编写线上教材《短期强化汉语》6 部,培训国内外线上教师 100 余名,累计开展远程汉语教学 3 万余学时,使博论教育集团成为韩国一对一汉语线上教育的知名公司。

2.携手中国企业开发汉教资源。与汉考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国别化汉语口语中介语语料库,共同命制 HSK 测试试题; 与汉友通教育公司合作开发全球巧克力汉语课程,已面向蒙古、塞拉利昂、哈萨克斯坦等国开展线上授课。

3.携手侨办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汉字教学、文化体验、教师培训等 10 余门校本课程,利用特色资源承办国侨办组织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 20 余期,举办“海外华文 教师培训班”4 期,选派教师携课程赴国外进行“中华文化大乐园”送教活动 6 次。学位点因在汉教资源开发、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方面优势明显,获批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成为省内唯一的“汉语国际推广研究中心”,2019 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本学位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学位点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不可否认,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与国际中文教育最新需求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需要一大批语言文化人才为其做好必要的交流沟通工作。“一带一路”沿线共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而目前我们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大都只精通英语,熟悉小语种如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泰语、韩语、马来语的学生较少,在修改培养方案时应结合具体需求,扩展教学语种,加强学生双语能力的培养。

2.教师队伍的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

部分教师缺乏行业背景,部分教师偏理论研究,校外导师比例还需加大,外语背景教师数量不足。

(二)改进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措施。

针对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指标说明》,结合“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并适时增开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小语种,以适应海外对于小语种汉语教师的需求,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大批汉语教育人才。

(2)继续完善组织结构,健全双导师制

继续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点建设的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运行效率。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继续健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扩大第二导师来源单位,充分发挥第二导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3)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积极从国内外大学、科研单位引进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多方筹措资金,继续加大导师、任课教师培训力度,鼓励老师积极参加汉办和教指委、各兄弟院校、各行业相关单位组织的有关培训、学术会议,提高专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4)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申报新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或教育中心, 增强服务社会的影响力

进一步拓展思路,加强与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外高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做好所承办的法国卢瓦尔孔子学院的工作,为汉语教师紧缺地区定向培养汉语教师,增设新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或汉语教育中心,派遣更多的老师和研究生到国外志愿服务,为提升本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教育能力搭建更好的国际平台。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2021年度报告.docx